• 當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在班上持續保持緘默、不說話時,為使其焦慮情緒能獲得適度的舒解,下列 7點建議提供給您參考。(運用前提:孩子具備符合她年齡水準的閱讀及書寫能力,同時視其互動意願及緘默程度而有所差異)


  1. 鼓勵孩子透過書寫心情小日記的方式,將自己白天在學校的心情記錄下來。
  2. 鼓勵孩子以繪畫的方式,透過不同的色彩或繪畫內容,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與感受。
  3. 選擇適當的繪本內容(例如與害羞、焦慮、適應等有關的主題),透過閱讀及解說的方式,讓孩子從中感受自己與繪本角色的關係。
  4. 協助孩子以編寫故事的方式,以自己(緘默不說話的小女孩)或擬人化動物(焦慮害羞的小白兔)做為主角,透過角色的對話及情節的舖成,將情緒反應投射在故事內容上,同時可以自由編寫故事結局(或多種版本的結局)。
  5. 由老師設定一些說話情境的問題,鼓勵孩子以選擇作答的方式回應,例如 "你在教室不說話是(1)不敢說話 (2)不喜歡說話 (3)怕說錯話 (4)怕被對方笑 (5)怕對方聽不清楚自己的聲音 (6)不知道與對方說什麼等。
  6. 主動幫孩子將內在想法及感覺說出來,例如 "老師知道你很想跟同學說說話,但說話這件事似乎會讓你感到很不自在。
  7. 當孩子在家中較無說話及表達上的焦慮時,建議父母嘗試在家引導她察覺自己在班上的緘默行為,及自己所出現的焦慮是否合理,並共同腦力激盪如何增加自己在班上說話的動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