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特別容易出現在女生)所表現出的核心問題,主要在於在家中的語言表現及說話行為無明顯異樣,但是在一般人預期孩子該說話的情境(例如學校或公共場所)卻選擇緘默、不說話。這些孩子特別容易在人際互動情境上出現適應問題,縱使僅是小小的改變,其表現方式常傾向於逃避、退縮、緘默等焦慮反應。


  • 以教室適應為例:
  1. 與選擇性緘默孩子相處的原則,首先在於先避免急於要求她開口說話,特別是在她所感到焦慮、不自在的教室或公共場所的情境。
  2. 試著在班上觀察孩子較願意接近及互動的同儕(雖然她很有可能仍保持緘默、不說話),做為班上的小天使,並從中建立她在班上較自在的人際圈。
  3. 班級活動的選擇可優先從非語言,或她所具優勢能力的活動做起,例如能自在在班上參與繪畫課。過程中先讓她願意參與,並從中感到有能力,進而對自己的焦慮情緒能有所控制。
  4. 當欲在班上進行與開口說話有關的活動,建議可採系統減敏感的方式,逐漸從全班朗讀、整排在座位上朗讀、整組至台上朗讀、逐漸減少人數,甚至於最後只剩她一人進行朗讀(如果她在前面這些階段已經願意開口朗讀)。
  5. 與選擇性緘默孩子對談時,建議可先從封閉式或選擇式的問答開始切入,從中觀察及記錄她的反應方式,無論是說話音量的大小、使用詞彙的多寡或眼神注視的方式等。
  6. 另可從孩子所感興趣的話題著手,或請其簡單敘述遊戲規則等,讓其在有把握的說話情境下提昇開口說話的動機。
  7. 在班上謹慎留意同儕是否對其緘默行為給予標籤印象,如此將降低她開口說話的意願。
  8. 當孩子願意開口說話時,儘量讓情境順勢自然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