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就這樣彎下腰,撿個東西,一回神,別人桌面上的東西就掉滿地。有時,只是把椅子挪一挪,就撞到後面同學的桌子。從座位站起來,起身往講台,說也奇怪,凡走過,別人必留下痕跡,不是被撞到,被碰到,不然就被卡到。

 

往往發生這些教室裡的瑣事,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日積月累下來,心裡也感到厭惡。

 

「為什麼老是講不聽?我們明明告訴你這麼多次了,為什麼你還是故意?」

 

孩子很容易被誤會是故意,多少反映「我們說了,為什麼你還是這麼做?」

 

說真的,這一點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孩子來說,自己也百般不願意。

 

在以往的文章,演講,諮商過程中,我總不時強調過動兒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們不是聽不懂,他們往往知道,但是做不到。既然如此,我們就一起來協助這些孩子進行問題解決。

 

說真的,出社會後,過動兒還得面對更多人的不諒解,不接受自己可能不經意所犯的錯。

 

某種程度,過動兒是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很大的程度,過動兒得要來練習行為的自我覺察。

 

這一點是需要透過不斷的反覆,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刻意練習。

 

為了讓孩子能夠清楚去注意,去覺察到,自己的座位四周與同學之間的距離。

 

這時可以試著讓過動兒拿起手機,往自己的桌面、桌腳、抽屜、物品、椅子、椅背等,以及與四周同學之間的相關位置。透過照相的方式,以各種不同的角度細微拍出。拍的越仔細越好,每一次的拍攝都是讓孩子練習,去注意自己眼前的事物,以增加敏感以及觀察力。

 

同時,讓孩子練習從1數到10,逐漸來伸展自己的身體、姿勢、動作。並倒數從101,逐漸的縮回自己的身體、姿勢、動作。

 

這練習的目的,主要是讓孩子可以敏感微調自己的身體、姿勢、動作,並從過程中,好好覺察當中的變化。

 

接下來,讓孩子試著從座位站起來,離開座位,往前走出來。在這項行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再次覺察自己的動作與周遭事物之間的關係。

 

同樣的,練習讓孩子彎下腰,撿拾掉在地上的橡皮擦、鉛筆。自己也得開始注意、覺察自己與前後左右同學座位之間的距離。

 

有了覺察,有了行動,接下來就得反覆一次、一次又一次,透過刻意練習來增加自己腦中的記憶,身體的記憶。

 

並且練習控制,自己在動態、移動過程中,如何做好自己與周遭人事物之間,保持良好的間距。

 

再次強調,過動兒的可塑性非常高,如果我們願意,那就事不遲疑,開始加緊腳步,從自我覺察,自我控制,刻意練習。凡練習,自己必留下好的成績。

 


Photoskrolik0,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