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亂翻抽屜為例:
  1. 當孩子衝動行為 (例如未經允許任意碰觸他人物品) 正被您發現時,建議您先讓他暫停該動作,或要求回復到先前的動作,像畫面停格一般,例如打開抽屜後,手在抽屜裡搜東西。
  2. 此時,避免直接以 "為什麼" 的語句詢問孩子,例如你為什麼要亂翻媽媽的抽屜。
  3. 其理由在於,孩子也許對於自己衝動、任意碰觸他人物品的行為並未明顯察覺,此時僅是您告訴他,而非他自己察覺發現,因而至進一步嘗試控制自己衝動行為還有一段距離。
  4. 當您直接質問他、提醒他時,往往容易造成孩子的否認(常見的反應 "我沒有啊"),或者習慣性以藉口做反應(例如 "我在找我的玩具",只要有理由似乎就沒關係)。
  5. 為提昇孩子對衝動行為的自我察覺能力,建議您在第一時間可改以詢問他 "你在做什麼"。
  6. 此時,大多數孩子的反應同樣容易直接向您回應 "我沒有啊",建議您持續以認真、冷靜、堅定的語句再次詢問他 "你在做什麼"。
  7. 如果孩子仍然採取否認的態度,此時建議您可逐漸延伸問話的內容,並加強說話的語氣,例如 "你的手在做什麼" 或 "你的手在對媽媽的抽屜做什麼"。
  8. 上述問句的目的在於希望讓孩子能夠自己說出及察覺當下的行為 "我在翻媽媽的抽屜"。
  9. 優先透過孩子自我察覺練習,以在日後進一步訓練他如何面對衝動進行自我控制。例如 "這是媽媽的抽屜,雖然我很想翻一翻、找找東西,但沒有經過媽媽的同意,會讓她不舒服,所以自己先不要亂動"。


  • 您可以嘗試看看,減少直接問 "為什麼",並將上述方式運用在孩子不同的衝動行為上,看看會有什麼作用發生。
  • 當您在管教方式上的想法、態度及做法有所調整及修正,如此將使孩子自我控制行為的提昇也較容易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