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雨,讓我們檢視看待事物的方式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宜蘭時常下著雨,很自然地下著雨。有意思的是,一樣雨,兩樣情,就憑每個人心中各自的解讀。

「唉呦,討厭,幹嘛又下雨,到處溼答答讓人就只想窩在家裡,哪邊都不想去。」「耶!下雨了,今天的空氣又會變的很甜、很清新耶,等等你會發現山的那一邊又會有好風景,雲霧飄渺喲。」

「拜託,這時候去哪裡都一樣人多啦!你又不是不知道,只要是下雨天,室內的百貨公司一定都是人擠人啦!」「嗯,我想下雨天,到戶外的人多少就少一些,散步起來多少可以悠哉悠哉。」

「唉呦,下雨天就是讓人厭煩!」「耶!下雨天總是讓人心平靜。」「我討厭下雨天滴答滴答的聲音,像個噪音似的,趕都趕不走。」「我好喜歡下雨天美妙的滴答聲,很規律、很有節奏,多希望這自然的樂音可以好好停留。」

「下雨,讓我渾身不對勁!」「下雨,愈下愈來勁!」

檢視自己的想法,雨,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例子、細微的刺激與誘因。但從每個人如何解釋雨這件事,如何連結雨和自己的關係,卻也明顯地反映出大人和孩子如何選擇看待周邊事物的方式。

想法,一定是可以練習的,一定是可以改變的,這是我自己深深相信且時常在執行的一件事。想法何去何從?正向解讀或負面解釋,卻也很直接地決定了我們接下來的情緒感受與行動反應。你如何解釋雨,多少也反映著你平時如何看待自己與周遭他人的關係。

「這孩子怎麼老是坐不住,像身上長蟲似的,惹人嫌!」「這孩子怎麼如此活力有勁啊!挺令人羨慕的。」「連寫個作業都做不好,我看以後也別對你有什麼太多期待。」「我想寫作業這件事,倒是給了我們一次檢視自己的機會,看看到底是哪個環節或概念可以再調整或加強。」「為什麼老是講不聽,你到底要讓我說多少遍!」「我想是該讓我停下來腦力激盪,換換另一種和你溝通的方式。」

你會發現,孩子的活潑好動,孩子的作業沒有完成,孩子的不聽指令。同樣的一件事,每個人所帶來的解讀與看法就像遇見叉路。看你習慣往黑暗負面的路徑走去,還是傾向於走向明亮正向的道路。

想法的選擇,是正向或負面,一定和你我的生活經驗與成長過程有著緊密的關聯。我喜歡從日常生活中,細微的經驗和孩子做起分享。謎之音:分享的強度會勝過說教、說道理)你會發現,自己如何解釋雨,孩子多少也有機會聽聽對雨的不同解釋。

當然每個人對於不同的事物,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有的人真的就是討厭下雨,不喜歡溼答答的感覺,這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只是雨就在那,如果自己的心情因此也壞在那,這時就可惜了當下的美好時光。停下來,想想,對於雨是否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停下來,想想,對於眼前的孩子是否可以有更賞識的眼光。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想法是否可以更明亮。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