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在做什麼?現在馬上把椅子給我拿起來。」老師說完話,孩子沒有任何的反應,只是眼睛只盯著地板上看雙手握拳者,從口中的呼氣可以感受到孩子當下情緒還沒有辦法緩和下來。

 

眼見著孩子不為所動,這時老師再次拉高音量用著嚴厲的口吻警告著,「如果你再不收,你這個禮拜就別給我下課。」

 

說真的,在孩子的內心裡,他並非不想收一次,而是在這個時間他需要緩和一下情緒,找個臺階下。

 

只是他沒有說出口告訴老師,「請給我一些時間,讓我氣消一下,我就會去做這件事。」

 

眼看著師生兩個人劍拔弩張,老師在眾人面前下達的指令,但孩子卻不買單,這讓老師臉掛不住。可想而知這樣的關係該如何收場?結局只會越演越烈。

 

我們好好來想一想,當孩子在教室裡發了一頓脾氣,隨手把椅子推倒在地上,或是動手推了同學一把。面對眼前孩子的不適當行為,很自然的老師在第一時間,立即要求還是得馬上做出改變,無論是動手將椅子收好,或是向同學說對不起。

 

但我們很容易忽略一件事情,在這個當下,孩子的情緒可能正在浪頭上,這時當我們又下達了命令以及要求,或孩子表達「我會跟他道歉」,只是沒有配合你馬上道歉。

 

這時我們可以思考,如果允許孩子有些時間沉澱至少讓他的情緒緩和下來,這時我們再來要求他收椅子或者允許他晚一點再道歉。或許師生之間的衝突就可以少了一樁。

 

可以確定的是,當孩子把教室裡的椅子推倒在地上,收拾椅子的,最後一定是孩子本身,差別就在於時間,是否一定得要在當下得馬上做。

 

同樣的孩子在第一時間道歉,或下課後道歉,或放學前道歉,這時差別在哪裡?

 

你可能有些疑問,或不以為然,明明就是孩子的錯,立即道歉到底有何不可?

 

其實,重點不在於有何不可,而是我們是否需要在孩子依然伴隨著強烈情緒的時候,來下達指令?這時間點說真的,孩子要妥協不是很容易。

 

允許彼此有些時間,或許讓孩子心情整頓好之後,他的道歉會更具有誠意,在收拾推倒的椅子也會比較願意。

 

面對孩子的強烈情緒,或負向行為,在處理上,倒也不見得一定要翻農民曆。

 

但是我們多少可以留意孩子的情緒,找出最適切的時間點,讓彼此對於問題的解決達到最佳的共識。

 

 

Photokalhh,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