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習慣來命令孩子了,但當孩子的反應不如我們預期,拒絕了我們的要求,不願意配合。這時我們自然而然的,很容易啟動我們的條件式要求,或威脅。

 

面對孩子的拒絕,例如不想朗讀繪本,不想寫作業,這時我們先停下來仔細的想想,孩子拒絕的原因有哪些?

 

或許你會說,「他本來就會呀,以前他會讀也會寫。」

 

如果我們曾經注意過,觀察到孩子有這樣完成的經驗,那我們可以先確認一件事情,孩子本身擁有拼音、朗讀以及書寫的能力。

 

但這並不等同於我們要求了,孩子就一定順從著我們的指令,動口朗讀,或動手寫。

 

有時孩子當下的情緒,讓他不願意開口或動手。有時當下有其他吸引孩子的事物,讓自己不願意去做,你所要求的事。有些孩子會看人,比如爸爸在,使命必達,但是媽媽要求,則抵死不從。

 

優先釐清原因,有助於我們找到那一把啟動孩子願意配合的鑰匙。

 

除此之外,我們特別留意與孩子互動時,說話的內容。減少使用條件或是威脅的方式。特別是,針對學齡前對於拼音以及動筆仿寫比較弱,讀寫仍在發展的孩子。

 

當我們採取威脅的方式,例如「如果你不讀,那待會你就不准玩玩具」,我們這麼說,只會讓孩子更加討厭讀寫這回事。

 

我們也很容易習慣性的,採取和孩子談條件,例如「把繪本朗讀一遍,我就讓你玩玩具。」這樣的說法,孩子是可以拒絕你的,因為他可以不想玩玩具。因此也沒有必要配合你的要求,朗讀繪本或是書寫國字。

 

換個方式吧,特別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讓我們透過溫和的方式,想像遊戲,角色扮演,同時在當中多給予孩子具體的肯定。

 

例如,當我們拿起繪本,可以語氣柔和的和孩子說,「OO請幫我念這一段,謝謝。」先從一頁開始,讓孩子沒有壓力的先啟動他的注音拼音或國字朗讀。

 

當孩子逐一將句子念了出來,這時請給予正向的回饋,「你的聲音好好聽哦,我好想再聽一次,我好想繼續再聽下去。」

 

說真的,當我們給予孩子肯定。好吧,孩子被灌了迷湯,繼續讀下去的意願,就會更強烈。

 

你也可以在過程中,以角色互換的方式,向孩子說「OO老師,你可以教我讀這一段嗎?謝謝OO老師。」讓孩子這時候化身為老師,來教你這位學生。孩子會發現當中的自信以及樂趣。

 

別再讓孩子對於正在學習中的拼音,或是動筆書寫產生不愉快的連結,當我們總是威脅,是很容易讓孩子對於這些能力產生厭惡、排斥的。


PhotoAndrea Piacquadio,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