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很容易抱怨無聊。聽在忙得要命的爸媽耳中,實在是無法忍受這樣子的說辭。「無聊,沒事做?那我就列出一些待辦事項、待辦列表,讓你做。拜託,我的家事都做不完了,工作都忙不完了,你還有那個閒時間在抱怨無聊?」

 

無聊,這兩字,也常出現在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孩子的口中。無聊,到底在傳達什麼訊息?

 

有時,ADHD孩子總是被告知,被要求,他需要遵守眼前的規矩,做好眼前的事物。只是,面對先天上,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的ADHD孩子,很容易因為衝動的關係,去打破,去違反,教室裡,生活上,或當下情境所要求的規範。而老是做出一些無法讓人家接受的舉動,例如不該攀爬,不該移動,不該碰觸眼前的事物,甚至於不應該講話那麼大聲。太多的不該、不該、不該等限制,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無聊,因為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當然,有時孩子抱怨無聊,心裡面可能想說的是,他其實想做別的事情。也許是,玩手機,玩桌遊,出去打球,或想四處閒逛。只是孩子說出了這些想做的事,大人們不見得會買單,不會因此答應孩子去做這些事。

 

有時,當孩子抱怨無聊,提不起勁,我們需要來思考,是否眼前的事物,對他來說存在著困難度。特別是,在學科學習上,例如國語、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孩子在聽說讀寫算上,是不是存在著他的限制?例如他是否在辨識文字、符號能力較弱,在閱讀上,有所困難。

 

這時,我們所要解決的,是如何讓孩子能夠更熟練,更精確,記住與理解眼前的文字,以提升他的閱讀理解與識字能力。當這些問題沒有改善,只會讓孩子更裹足不前,不願意去碰觸眼前的事物。當然,無聊這兩個字,就會很容易從孩子的口中跑出來。

 

生活真的這麼無聊嗎?許多的感受,其實和我們的想法有所關聯。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和孩子腦力激盪,過去讓自己感覺到並不無聊的事物,到底會是什麼?許多的事情,並不需要那麼單純的把它二分。那麼就讓我們在零與一之間,列出各種無聊的尺度,例如0.5的無聊,0.7的無聊,0.8的無聊會是哪些事。讓無聊以及有趣成為一種程度,一種漸層的概念。找到事情中,無聊與有趣的排列組合。

 

當無聊這兩個字再度浮現,就讓我們仔細來找出孩子真正的關鍵點,讓我們有機會引導孩子跳出無聊這字眼。短暫的無聊,很自然。但當孩子的心思,總是浸泡在無聊這兩個字的澡堂裡,久而久之,對孩子來講,就很容易失去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失去想要瞭解眼前事物的動力。

 

PhotoPeter Trimming,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