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否需要繼續申請特殊教育學生的鑑定?」

「我的孩子是否要保留原來的特教身分?」

「我的孩子明明還是ADHD,情障生,為什麼鑑輔會現在卻說他不符合特教資格?」

「孩子強烈要求不想要與特教身分沾到邊,我該怎麼辦? 

「主動取消特教身分,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會有什麼影響?」

 

轉銜時,是否繼續維持特教身分,對於有些ADHD家長與孩子來說,往往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當孩子來到跨教育階段,例如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國小進入國中,國中進入高中職。這時,原先已取得特殊教育學生身分的孩子,需要再次確認孩子的身心障礙學生特教資格。

 

這一點,請特別留意各縣市進行轉銜鑑定的日期與時間(資源班老師或特教組長或告知,必要時,家長可主動詢問)。

 

不同的ADHD孩子會因為不同的原因,在進行轉銜鑑定時,而有不同的結果。有些孩子繼續維持原來的特教資格類別(情緒行為障礙),有些孩子因為重新鑑定而更改了原來的特教資格類別(例如自閉症、學習障礙等),有的則原來的特教資格被撤銷,有的則因為家長錯過了重新鑑定時間,或選擇放棄重新鑑定,自動要求取消特教身分資格。

 

孩子是否需要繼續維持原來的特殊教育學生身分,主要考量點在於孩子是否仍然具備特殊教育的需求,以做為評估孩子是否繼續符合身心障礙學生資格。

 

例如當孩子在國小階段原本具備特教身分,但在轉銜至國中前,進行特教資格再鑑定。當鑑輔會認定,當事人原先的障礙狀況已獲改善,或原先所伴隨的特質或問題,目前接受特教需求的必要性已明顯降低,因而取消該生的特教身分。

 

當原先特教身分取消,對父母與孩子所需要面對與因應的狀況會是哪些呢?

 

讓我們先了解ADHD的安置班別,主要在普通班。特教方式則以接受不分類資源班為主。

 

與過動兒比較有關的特殊教育權益,包括考試、作業、評量、成績的計算與內容,是否進行彈性的調整。甚至於關係到考試評量的服務措施,例如是否接受報讀、口試、延長考試時間、分段考試、或獨立考場申請等。

 

另是否接受資源班老師的直接服務,例如進行國語、數學學科補救教學、社交技巧課程,或情緒管理課程。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內容擬定、討論,或特殊教育宣導進行與否,及是否接受特殊專業團隊服務,例如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服務等。

 

然而,當特教身分被取消,對於孩子的相關要求,就比照一般生的規定來辦理,以上的資源與協助將同步取消。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與父母則需要開始面對一波波的現實挑戰,例如適應普通班的課業、學習與升學等要求,以及關於在學校的品行以及相關奬懲方式。當然,如果孩子在情緒與行為上,依然有需要被協助的地方,這時父母或老師則可以透過輔導系統給予協助。

 

我依然必須要強調,我們如何看待孩子的特教身分,也將影響到孩子與身旁的同學如何來看待。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分並非標籤,而是考量到孩子當下具備了特殊教育的需求,而提供他專業上的支持以及協助。


 

PhotoMichael Coghla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