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你身邊——關於自閉症孩子的人際需求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在演講中,我常常拋出一個問題「請問自閉症孩子有沒有人際互動的需求?」我想,這個問題,你可以不假思索地直接回答「當然有。」當我再把話題一轉,「請問你這些年,曾經主動為孩子找過伴的人,請舉手?」這時,倒不是現場老師的手需要做復健舉不起手來。但的確,舉起手來說「有」的人真的不多。同樣的問題拋給家長「這些年,你曾經主動請老師幫忙,為孩子找過玩伴的人,請舉手?」說真的,也是不多。

這個現象,很值得我們思索,我們都知道自閉症孩子在人際與社會互動上有所需求。但是我們似乎在這方面為孩子著墨的並不多。「為什麼?」其實,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疑惑?

或許,不像聽說讀寫算等學科補救,在目標與內容及教材上,老師與父母相對熟悉。在介入上,也比較傾向於單向式的,孩子與靜態學科學習之間的關係。縱使孩子今天學不會,數學評量、國語習作、英文試卷也很安分地,繼續乖乖守候在那邊,不會改變。但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的變數,就相對複雜許多,難以捉摸。

「媽媽,我並不是沒有幫他找過小朋友。但是,你也知道他到現在都不太會講話、也不會玩,而且常常出現自言自語、尖叫、轉圈圈等奇怪反應。當然,人家就不想跟他玩。」

「所以呢?」

面對老師如此的陳述,說真的,我很想問的一句話是「所以呢?」,老師你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

你千萬別告訴我「如果他會玩、會說話、不會出現怪動作的話,說不定就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

這句話,如果是班上的小朋友說,那還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脫自老師的口中,那就真的令人搖頭嘆息。如果,自閉症孩子的說話、溝通、互動、刻板、固執、重複行為等這麼容易改變的話。我想,這會是許多父母所樂見的。但重點是,在實際的療育過程中,這些改變談何容易。但我們並不會因此灰心、放棄、垂頭喪氣。因為雖然自閉兒改變不容易,但我們的改變卻相對容易。

自閉兒需要伴,雖然不見得是人生的伴侶。但至少是他在成長過程中,可以有機會相處互動的玩伴。而這玩伴,是需要我們大人協助創造。

在校園服務中,我經常提到,由於導師對於班上一般同學的特質相對熟悉,這時可以由導師負責找出小天使約二到三位。接著由資源班老師、自閉症巡迴老師或專業團隊中的臨床心理師或職能治療師協助,訓練這些小天使。如同職前訓練及在職訓練,教導小天使如何與自閉症孩子相處,並適時調整與修正,讓彼此的互動多一些成功及愉快的經驗。



Photo:brett jorda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