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齊又怎麼了?又在喊肚子痛了,怎麼每回比賽前,他的問題就這麼多,頭痛,肚子痛,喉嚨痛,身體不舒服?還真巧。」

 

「大隊接力比賽?他不是很擅長,爆發力很強,很耐跑嗎?」「我也是這麼覺得啊,之前在班上,測量每個同學的速度,志齊可是前三名呢。只是我也搞不清楚,大隊接力又不是個人比賽,他到底在緊張什麼?到底在擔心什麼?」

 

「就我的印象,他上次個人賽也是一樣,只要是比賽,無論是班級間的比賽,班內的比賽,只要牽扯到比賽這兩個字,他就渾身都不對勁。」

 

志齊很敏感,對於比賽很容易出現緊張的狀態,常在意比賽的結果,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如預期,常自我否定,總覺得自己不如人。

 

縱使現實來說,自己的能力已經相當優異,但志齊本身並不這麼解釋,那麼想。

 

成功在眼前

當孩子很明顯的畏懼比賽,聽聞比賽就焦慮不已,這時在協助孩子克服焦慮,成功經驗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們會刻意設計,安排,對於孩子來說,他相對有把握的活動。讓孩子漸漸的瞭解,以及接受自己能夠輕易駕馭眼前的事物。

 

同時,將成功的經驗,以視覺的效果來展示,無論是比賽的成績獎狀、獎牌、獎盃、照片、影片等,讓孩子不斷的看見,他參與過的比賽,讓孩子有機會在腦海裡面浮現出,他是有能力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

 

面對比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感覺,有助於加強孩子願意去參與,願意去經歷當下這個挑戰。

 

名次的意涵

 

面對想法的部分,我們可以來思考孩子如何解釋比賽的結果,以及排名這件事情,例如當今天孩子發現自己成績落在第四名。

 

這時對於自己來說,前三名所代表的意涵到底是什麼?第四名對自己反映的意義是什麼?第四名跟前三名到底有何差別?與孩子一一的進行解讀。

 

我們可以仔細的思考,孩子是否出現太多的自我否定。

 

在與孩子討論的過程中,接納孩子當下可能產生的焦慮,緊張,懊惱,擔心與不安。至於他的想法是否合理,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躲不掉的賽事

 

比賽這件事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無所遁形,孩子想要躲都躲不掉。孩子因此常畏懼比賽、害怕比賽,不願面對與他人競爭之後,結果就是選擇逃避,最常出現的反應,就是身體抱怨。例如肚子痛,頭痛,胃痛。

 

但更令大人不解、納悶的是,孩子到了診所、醫院,醫師檢查之後,卻沒有發現有生理上的問題。若告訴他,「那這次比賽,你就先不參加了。」結果就不痛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很明顯的,孩子出現了心因性的問題,因為壓力所造成身體上的抱怨,這關係到孩子的壓力因應與調適能力。

 

賽前的放鬆

 

引導孩子進行比賽前的放鬆,讓自己的呼吸、心跳、脈搏能夠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引導孩子閉著眼想像,微風吹拂,眼前如同金黃色的阿勃勒,隨風飄逸著。在這微風吹拂的想像中,心情是平靜的,樹木的身影是搖曳的。

 

平時,多練習讓自己心情平靜的畫面,如果孩子一時之間無法想像,我們可以透過實際的體驗,例如面對眼前一棵樹,讓孩子去經驗,去感受。或在海邊,閉起眼,用耳聆聽,海潮之間的呼喚,海浪波濤,潮起潮落的聲音,或面對眼前平靜無波的海洋,在海面上綻放著湛藍色,耀眼的光芒。

 

無論如何,只要適合孩子的方式,能夠讓自己的血壓,心跳,脈搏,呼吸,能夠逐漸的緩和,這都是一種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累積、收集,可以專屬自己平靜的方法。

 

當孩子面臨比賽,孩子已經覺察到自己的心跳、血壓、呼吸、脈搏開始有了變化,例如當進行一百公尺賽跑,讓孩子將注意力聚焦在眼前的跑道上,或將注意力放在前方一百公尺的目標,終點線上。試著深呼吸,把當下的雜念,試著排除在外。

 

萃取每一件事情的正面訊息

 

比賽的得失心,在所難免。引導孩子試著以自我肯定的方式,來肯定自己,已經做到了該有的練習狀態。不管最後結果如何,孩子已經盡力了。

 

我必須這麼講,很多事情我們真的是盡力了,問心無愧。至於,結果如何,那真的是盡人事,聽天命。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假如最後比賽的結果不盡人意,或許可以作為下次改善的參考。

 

我一直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會對自己帶來一個有力的解釋,重點在於我們要不要,願不願意,試著來看待每一件事情,它所存在的正面的訊息,正面的意義。


Photostudioroman,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