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限制,不同的限制。每個人,都有侷限,不可能全能,也不必要全能。
雖然,為人父母與老師難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生,如果「能」會,這是理想,「都」會,那是奢想。
以數學計算為例。
孩子是否一定要學會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或懂心算?
這很基本,很重要,能夠懂最好,無庸置疑。
但如果孩子長期以來,怎麼學,就是學不會。你怎麼教,就是教不來。重點是,彼此也都已經付出了時間,心力,也都努力,很認真了。
那麼就請轉個彎,別執著,先讓計算機來替代。
先讓孩子從計算機算出來,至少也讓自己有個自信。
a方法學不來,但我可以用b方法來替代。
這件事情我學不會,但是那件事情,至少我學得來。
這不等同於為自己的限制、不足、無能為力,找理由、找藉口。
但我想你會擔心不懂計算,那以後生活購物怎麼辦?
別忘了,還是有解套的方式。
當孩子無法有效計算,讓孩子瞭解,他可以先透過計算機,依然可以解決現實的一些問題,讓孩子擁有成功經驗。或者,攜帶百元鈔、悠遊卡,讓對方找錢、扣款,也可以降低計算上的困擾。
以目前來講,隨身攜帶手機(當孩子長大了些),運用其中的計算機,也是一個非常方便的模式。
或帶孩子去便利商店,讓孩子先辨別哪些東西需要多少錢,按按計算機。這些東西先以自己日常生活中,可能會買到的為原則。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先買重複的東西開始進行。
我們必需要瞭解,生活中,解決的方法有很多,也有許多的輔助替代。
這些輔助替代並不是讓我們覺得丟臉,不如別人,別妄自菲薄。
說真的,沒有人是全能的,這點我們大人先要有概念,才有辦法讓孩子在內心裡,建構出自信與有能力的感覺。
面對孩子的限制,雖然大人們總是處心積慮,想方設法,想要引導孩子學會。這樣的積極態度很令人激賞。
但請提醒自己,有些孩子真的,真的,真的在某些方面有他的限制,他們也真的努力過了,認真過了,但很抱歉,可能無法達到我們的期待。
那麼一昧的要求,孩子一定非得如何學習不可,這將導致孩子更加的挫折,更加的無助,放棄自己,放棄了另外可以透過別的方式來解決的動機。
人生,別拘泥孩子一定非得如何不可,給彼此一些彈性吧。
Photo:berkay08,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