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說,我只要在教室裡發脾氣,老師就拿我沒辦法了。」當孩子脫口說出了這句話,聽到的你可能額頭上,冒出三條線。
這時,我在思考的是,「為什麼孩子在教室裡大發脾氣,老師就束手無策?」
沒錯,我們被孩子吃定了,孩子已經認定老師需要上課,一個人需要面對這麼多的小朋友,你沒有時間,你也不想,甚至於,你也沒有能力可以來處理自己的發脾氣。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這時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只要這麼做,他就可以開始為所欲為,就可以開始去做他自己想要做的事。
無論是在教室裡,到處走動,想幹嘛就幹嘛,甚至於,二話不說,直接走出教室外。
有時,孩子反映的是,你拿我沒辦法,你也不想管我。孩子正挑戰老師你的班級經營。
你可能會說,「我班上就是這麼多孩子,我的時間就是這麼多,我處理了他之後,其他的課,我就不用再上了。」
在這當中,我們依然需要很清楚讓孩子瞭解我們的界限,我們的底線,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講,他們的行為是需要被規範。
當我們選擇棄守,選擇放棄我們在班級經營上,可以努力的立場。這時,我們所換來的代價,將是孩子無止境的挑戰我們。在這過程中,孩子的對立反抗的態勢,不知不覺就被養成。
大人常常「怕」孩子發脾氣,特別是在教室裡。
你可能會問我,「那孩子在教室裡發脾氣,我該怎麼辦?」第一時間,你可以讓其他孩子去做,能夠讓他們靜下來的事情,無論是畫畫,做積木,拼圖,在工作角活動。讓其他的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讓自己比較有充分的時間,充分的餘裕來面對眼前這對立反抗的孩子。
讓孩子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們是有能力來調配整個班級經營的狀況。而不是讓孩子看到我們的手足無措,或在班級上一團亂的模樣。
或許,一開始,孩子耗費我們很多的時間,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寧可在第一時間,讓孩子實際上,瞭解我的立場,瞭解我的堅持度。
也許一開始,我花了非常長的時間,然而一次、兩次之後,終究可以調整孩子面對我們的態度,進行修正。而不是讓我們不知所措,不想處理,最後反而是讓孩子不斷的來支配我們,影響了我們。
有時,該花的時間,也就是在那第一次,第二次,讓孩子適時看見我們的立場。也許孩子在後續依然會試著想挑戰我們的界限。然而,因為你也熟悉了這個孩子的狀況,因此,在師生互動的情況下,我相信也比較容易讓孩子配合我們的指令。
Photo:Alexas_Fotos,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