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內在動機,我用以下例子,你就可以很清楚了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爸爸,我想要騎YouBike,從大稻埕騎到社子島。」這時你發現孩子的「目標」很明確。

 

對於騎腳踏車,孩子表現出熱烈的情感,你可以感受到他的「熱情」。

 

由於孩子主動提起騎YouBike這件事,可以確定這是他的「興趣」之一。

 

在騎YouBike的沿途中,「爸爸你看⋯⋯」孩子時而停下來,告訴你他說發現的事,這時孩子充滿了「好奇」。

 

同時,有能力從大稻埕騎到社子島,對於騎車這件事情,孩子也是充滿「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做得到,自己具備了這份完成的能力。

 

在親子共同騎腳踏車的這趟旅程中,因為有彼此的「參與感」,你也可以感受到孩子越騎越有勁。

 

而你也可以感受到孩子帶著愉悅的「好心情」。

 

這時你已經看到內在動機的七件關鍵元素:目標、熱情、興趣、好奇、自信、參與感、好心情。

 

現在我們用另一個例子來看外在動機:獎勵。

 

「哥哥,如果我們一起從大稻埕騎YouBike到社子島,回家之後,爸爸讓你滑手機一個小時。」

 

這時我們和孩子之間的約定,一個小時滑手機的時間,是一種獎勵,是一種外在動機。

 

當我們強調獎勵的外在動機,你可以觀察到,以上內在動機的七件關鍵元素:目標、熱情、興趣、好奇、自信、參與感、好心情。在整個騎乘過程中,將顯得微不足道。

 

充滿著內在動機,會讓孩子在日後,依然主動地從事這些活動。然而當我們總是和孩子談條件,總是透過外在獎勵來作為誘因,這時很難讓孩子將這個行為長遠的持續下去。

 

使用獎勵是一個階段性的目的,關鍵的使用時間點,在於眼前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有了困難或充滿挑戰,這時我們會透過獎勵來作為誘因,讓孩子的行為有所改變。

 

而且獎勵的使用,隨著孩子行為被建立起來之後,就需要逐漸的降低獎勵的內容,最後逐漸將外在獎勵移除。

 

可是當我們總是透過外在獎勵,最後很容易讓孩子與我們討價還價,例如原本滑一個小時的手機時間,要求延長為兩個小時。或孩子索性告訴你,「我不想要再滑手機」,因此他也可以不要再騎YouBike

 

當我們使用獎勵,孩子是可以拒絕參與這場遊戲。

 

啟動孩子內在動機,將讓孩子與周遭事物的關係更加緊密,主動學習也將自然而然持續。


 

Photopcess609,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