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說,不要讓孩子哭太久,氣太久。否則會哭壞了,氣壞了。這一點關係到孩子情緒調節的能力。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畫面,當你今天在麥當勞與孩子用餐,但孩子老是講不聽,調皮搗蛋,讓你心裡一把火不斷燒著,你當眾破口大罵,「我跟你講多少遍,老是講不聽,你下次就不要跟我出來!」結果你轉身一看,「哇!好久不見了,你真的一點都沒變耶,我變得比較多。」「弟弟,來跟阿姨打個招呼,媽媽以前的高中同學啦!」「這是我兒子,你真的跟以前一樣漂亮耶。」
當你翻臉像翻書一樣,我確定你的情緒調節能力還不錯。
現在先讓我們想一想,自己是否有這樣「翻書」的能力。
有時,你發現孩子一大早起來,出現起床氣,心裡想著「孩子上個廁所,吃完早餐,應該會回復微笑。」但是怎麼在出門前,依然擺著臭臉。「好吧,下午回到家應該會好了吧。」只是事與願違,怎麼到下午還是板著臉,一副讓你倒盡胃口的德性,讓你百思不解。
每個人調節情緒的能力不盡相同。這關係著平時我們是否有些練習,讓自己的情緒從激動中,瞬時或以較快時間回復平靜。
有時想想,為什麼孩子哭個不停,氣個不停?常見的原因之一,我們總是在這個當下,不斷地數落孩子,刺激孩子,威脅孩子,警告孩子,讓孩子的情緒一直無法平穩下來。
在孩子有情緒的狀況下,少說話,別再刺激,這是方式之一。
如果孩子的情緒依然無法回復,這時可以啟動我們的同理、安撫、轉移等陪伴方式。
如果你發現孩子受盡委屈,這時我們可以同理幫孩子將內心裡面的感受說出來,回應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們了解他,並且站在他的感受上,試著理解他。
當我們說對了,接近了,孩子的心情通常會平穩下來。當然如果我們總是說錯,猜錯,這時反而會讓孩子情緒更加的起伏不定。
安撫的方式,有時可以透過擁抱、拍拍肩膀、拍拍手背,或者用溫和不刺激的方式來安撫孩子的情緒。倒是在說話過程中,提醒自己注意,我們是否總是告訴孩子「不要哭,不要哭,不要哭」,這時對孩子來說不是被安撫,而是我們在壓抑他的情緒,不准他用哭的方式來表達。這是命令,這是要求。
至於轉移的方式,我們可以在平時留意哪些事物,可以讓孩子在情緒卡關,固著時,可以透過吸引他注意的事物,來讓他的注意力進行切換,讓負向情緒被轉移開來。
Photo:Sunny Studio, CC License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