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你這次數學考多少?」「幹嘛要讓你知道?」「唉呦,我只是問問看而已嘛,幹嘛大驚小怪的。」「拜託,還不是你這次考得好。問我幾分?我看你是存心想笑我,對吧?」「ㄟ,你很敏感耶!比一下會怎樣?」

「來比啊!來比啊!」小清挺身趨前,抬高下巴,漸漸逼近個子嬌小的小虹。「要比是吧?來啊!來啊!」小虹節節往後退,嚷著「小清,你很無聊ㄟ!」「說我無聊?你不是愛比嗎?那就來比身高啊!」小虹悻悻然地走開,小清像是扳回了一城,忽地吐了一口氣。

比較,很討厭。比較,惹人嫌。但不比較,似乎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好不好?

有時自己不比較,但是一旁的同學、老師、父母或手足總是在一旁哇哇叫。老是有意無意地提醒你:這裡不好、那裡不妙。就像隨身準備了一把尺,老愛擺在你的身上量啊量,分明就是要讓你知道。

比較、比較到底要跟誰比較?向上難比較,向下看熱鬧。向上比較,心情糟糕。但是往前有個強勁目標,盡心努力似乎成績與表現會比較好。向下比較,容易拿翹。心情爽快,心花怒放,心滿意足,但表現卻很可能呈現停滯狀態。

比較、比較,一旁的人,盡看熱鬧。比較、比較,錙銖必較,煩惱跑不掉。

比較、比較,到底要比什麼好?比成績?比身高?比長相?比賽跑?比誰的朋友多?比誰的媽媽年輕漂亮?比誰的爸爸在開超跑?

比較、比較,會不會讓自己忘了初衷、失去了方向,一切只為了好比較。比較、比較,有了排行、有了輸贏、有了名次,就像財務報表鉅細靡遺、明明瞭瞭。今年誰賺了多?誰賠了少?

孩子愛比較,這件事,不外乎來自於身旁大人的態度。你的注意力擺在哪裡?你的重心焦點如何強調?往往也左右著孩子看待與他人關係的競爭微妙。

比較、比較,有些孩子老是被碰觸到自己的弱點,心情自然不美妙,自尊心低落也難好。比較、比較,很容易讓居上風的孩子,少了那一份同理,而不顧他人的難熬苦痛,高調地樂得哈哈大笑。

比較、比較,偶爾比較很是自然,也有需要。至少讓自己有個合理的參照的對象,以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進度與步伐。比較、比較,逐漸養成欣賞他人達陣的過程。比較、比較,慢慢調整自己的弱點,與肯定自己的優勢美好。

比較過度,有礙身心健康。別讓注意力過度窄化,凡是變得什麼都不美妙。




Photo:Philippe Put,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延伸閱讀:
#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



博客來:goo.gl/64ehGu
金石堂:goo.gl/QTC8ji
誠品:goo.gl/UldCQi
TAAZE
讀冊生活:goo.gl/Zg1BmV
PChome
goo.gl/50F6P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