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電影,我愛劇情,我喜歡各式各樣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我常常有一個想法:如果有些影片、偶像劇能夠和孩子一起在家中同步觀看,其實是親子雙贏、同樂的一種方式。

在我家,自己就是一個喜歡看「戲劇」的人。當孩子發現爸爸坐在螢幕前看影片、看偶像劇,其實他們也理所當然地同樣坐下來。看戲、看劇、看故事,何樂而不為呢?

我常常講3C本身不壞,手機、平板、電視本身也不壞。很多事物不是全有全無,這些都是媒介。重點在於你和孩子選擇哪些節目、觀看哪些內容。

在觀影的過程中,別掃興,不需要給予孩子太多的說教或大道理。除非他主動問起你。

我一直深信透過影片這個媒介,讓孩子能夠學到觀看不同事物的角度。透過別人的故事,讓孩子來了解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人與人互動、說話、表情與肢體動作的表達方式。細微與細膩的情感呈現,關係與關係之間的複雜交流。故事內容的結構與鋪陳,角色的設定與詮釋,及和自己的生活有所共鳴。更關鍵的是,我們自己也多了許多和孩子共同的交集、經驗、回憶與話題。在互相觀影的過程中,親子之間也可以相互了解彼此關注的事物。

憑單純想像,觀影的收穫就已帶給孩子滿滿的大、平、台。

在我和孩子觀影、看偶像劇的過程中,我發現對於現在就讀小一的弟弟來說,其實他也想要能夠聽得懂影片裡面,角色所講的話。因此,每回他只要看到我正準備看DVD,他總是會脫口問「是不是講國語?!」當能夠理解,能夠聽得懂,多少也提升了他參與觀看的動機。

當然,面對非說中文的影片,例如日劇、韓劇、好萊塢電影或寶萊塢印度片。有時,孩子在觀影的過程中,也會主動詢問劇裡面在說什麼?因為,他發現你們大人為什麼會突然大笑?他也想要了解當中的梗、當中的笑點、當中的關鍵在哪裡。

有時,自己會扮演導演解說、旁白、分析給孩子聽,或幫他講講裡面的對白。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當孩子在聽不懂影片裡講的話,對於中文字幕的認識有限的情況下,或許反而把注意力擺在察言觀色,透過視覺去理解、去猜測、去感受。

關於影片內容的選擇,除了考量電影的分級(普遍級、保護級、輔導十二歲級、輔導十五歲級、限制級),以評估是否符合孩子觀影的適切性外。其實,你是可以嘗試各種影片內容,讓各種故事來豐富彼此的視野與心靈。

孩子,讓我們一起看「影」去吧!




Photo:Barbara M. ,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延伸閱讀】
《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



博客來:goo.gl/fepPbR
金石堂:goo.gl/NiyF44
誠品: goo.gl/FWJTje
TAAZE讀冊生活: goo.gl/4H557d
PChome: goo.gl/l089Q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