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你煩不煩啊?我跟你講了多少遍,不要老是想要玩手機,你是要讓眼睛瞎掉是不是?更何況你從早上玩到剛才,總該休息了吧?」

 

「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你再吵,我以後就不讓你玩!給我安靜一點,你不知道鄰居現在睡午覺,到時人家阿姨來敲門你就知道。丟臉的可不是你,還讓爸媽丟臉。」

 

「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你怎麼還是講不聽啊?先做別的事情會怎樣?要玩你就晚一點再玩嘛!家裡有那麼多玩具可以選,幹嘛一直玩手機!」

 

「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我跟你說,這次只能玩十分鐘,聽到沒?時間一到,你一定要給我收起來,知不知道。真是的,沒有手機到底會怎樣?我跟你講,這是最後一次了。」

 

就這樣,這一次,你又繳械了。

 

我可以確定這一次,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沒多久,這樣的戲碼,又將原封不動地再來一次。

 

差別在於孩子還是講一樣的話,「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而我們只是不斷地跟他解釋,說道理,談條件。最後結局依然是將手機交了出去。

 

在這當中,你有沒有發現孩子致勝的密碼。只要你把話一次又一次重複的講,例如「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這時就會讓大人招架不住,不時傷透腦筋,想盡各種台詞,想要說服孩子。

 

最後還是孩子輕而易舉的讓我們妥協了。

 

與其說孩子堅持,倒不如說孩子很聰明的,將話一次又一次重複的講,例如「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在這過程中,孩子不需要思考,他只需要重複的說這些台詞即可。

 

這一招夠厲害,孩子在整個討價還價過程中,佔盡了優勢,不需要傷腦筋,只要重複的說,不需要耗費力氣的。

 

這一點,為人父母可要向孩子學起來。當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我們必須要比孩子更加的堅持。在做法上,比照孩子,不管孩子如何開口,我們都是說同一句話。

 

例如孩子說「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這時你的回應「去做別的事!」

 

「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去做別的事!」

 

「我要手機!我要手機!我要手機!」「去做別的事!」

 

目前的比數呈現拉鋸,這時誰輸誰贏,就看親子之間誰能夠力撐到底。先開口改變說話內容的人,就等著被對方瓦解。

 

再次強調,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你必須比他更堅持!


 

Photophotosforyou,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