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強迫症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痛苦的成長經歷。

 

孩子面對腦海裡無法阻擋,說來就來的念頭。孩子很清楚這些不合理思考,但自己卻沒辦法擋下來。

 

這些想法讓自己感到焦慮,害怕,恐懼,不安。

 

每個孩子的想法內容不盡相同,有些孩子對於清潔,疾病,死亡,性或道德有關。

 

孩子很容易將這些想法,過度的放大,快速的連結。

 

例如當自己手碰觸到手把,就會擔心病菌侵入到自己的身體,造成自己生病,死亡,或將病菌傳染給家人,擴散到社區。

 

這樣的想法往往讓孩子痛苦不堪,但孩子卻又無法將這些想法壓制下來。

 

這些想法讓孩子陷入了無盡的焦慮,為了抵消這些想法,降低焦慮,孩子只能透過重複性的強迫行為,一次一次又一次,例如不斷的擦拭手把,酒精噴灑消毒,不斷的擦拭,不斷的噴灑,擦了又擦。或是不斷的洗手,洗了又洗,洗破了手,還是無法停止下來,或嚴重到後來連手把都不敢碰觸。

 

孩子的強迫思考,有時像病毒般的擴散,漫延的範圍越來越廣,孩子的焦慮指數持續飆高。

 

當孩子獨自承受這些強迫思考,所帶來的痛苦與壓力,情何以堪啊

 

同時,因為強迫行為耗費了自己許多的時間,讓自己延誤了當下該進行的事物,造成自己的生活,學習,人際,工作,感情等產生嚴重的困擾。

 

家人,朋友,老師,同學等對於強迫症孩子的強迫行為(例如反覆洗手),有時顯得不以為然或是不耐煩,甚至於糾正、指責、威脅。

 

但別忘了,這些行為,這些想法,孩子是多麼想拋出去,讓自己遠離這些折磨。但真的沒辦法,孩子不是故意的。

 

孩子多麼想要讓自己喘息,太累了,太倦了,太折騰了。

 

當孩子承受了壓力,當這些壓力讓孩子無法負荷,有些高敏感孩子很容易被誘發出強迫症。

 

面對孩子出現強迫性思考,強迫性行為,身旁的父母、老師、朋友等陪伴顯得異常的重要。

 

我們的支持,讓孩子鼓起微弱的的勇氣,以面對強迫症的侵襲。

 

面對孩子的強迫症,別再只是告訴孩子你想太多,別再只是想要用懲罰的方式來壓制孩子的強迫行為。

 

強迫症屬於焦慮性疾患,這部分亟需專業的兒童心智科,兒童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輔導老師以及資源班老師等,一起來協助陪伴孩子度過這生命中的煎熬。


 

Photopersuadors, CC Licens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