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中,我常說「現在,在學校有一種遊戲叫做『玩老師』,我是『王老師』。那種遊戲叫做『玩老師』。『玩老師』怎麼玩?通常國小一局40分鐘,國中一局45分鐘。不用買點數、不用儲值、不用加入會員。鐘響,遊戲開始。一上課,孩子對著老師嗆。這時,老師的血壓、心跳、脈搏就會愈來愈上升。孩子愈嗆,老師就愈上升。過程中,孩子也可以開外掛程式,讓同學一起加入嗆。這時,老師的血壓、心跳、脈搏分數就會愈來愈高、愈來愈高。下課中場,孩子可以按暫停,這時老師的分數就會繼續掛在上面。」

以上這一段,是我在演講中,常常提及在校園裡,對立反抗孩子的狀態。看似玩笑,卻也貼近現實。

有時,我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這些孩子需要嗆老師?有些孩子沒有把握數學考80分。但是,他卻有把握兩節數學課80分鐘,讓老師你上不了課。這當中,正也反映了孩子在教室裡,想要控制老師的上課反應。

對立反抗其實是一種挑戰權威,一種社會性掌控過度偏激的模式。當一個孩子的注意力轉換到需要以挑戰老師、挑戰權威為樂,同時藉此以獲取自尊、肯定與被關注。當然,孩子的心態也扭曲了。

對於老師來說,孩子這樣子的態度、這樣子的舉動,很容易讓自己想要握起拳頭,但最後卻又只能撥撥瀏海。雖被孩子氣得牙癢癢的,但又不能將拳頭揮下去。但當老師咬牙切齒,如果上課因此也被中斷。這時,正好步入對立反抗孩子所設下的終極陷阱。

你愈激動,孩子就愈得意。你愈要他開口向你道歉,但孩子哪可能下台階。當然,你也不能因此含淚繼續上課。在這種狀態下,只會讓其他孩子覺得老師的應對怎麼會是如此這般不堪。

面對如此的殘酷,正也挑戰著老師所需要的沉穩以及應變。

請繼續上你的課。這是你反映給對立反抗孩子一種立場:我不受你影響的具體回應。但是,請記得在此之前,請先告訴全班一件事情:中午(或你認為的適當時間)老師再來處理。隨後,繼續優雅地上你的課。將處理的時間點,拉至中午,以讓自己能夠更從容地來面對眼前對立反抗的孩子。雖然,你可能發現孩子在底下仍然會繼續干擾你,擾亂你的思緒。但是請沉著,撐過這一局,接著你的勝算就會高一些。

或許你會納悶:為什麼孩子要如此的對待?當然,對立反抗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這牽扯到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他如何和大人發展出這樣子的一個扭曲模式。這需要我們慢慢地來解開,孩子對立反抗所要傳遞的訊息。然而,這又是另一道課題。




Photo:Peter karlsson,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