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想法一定可以改變。這個改變將決定讓自己的情緒往哪個方向,同時也影響著自己的後續行為模式。

但對於許多父母和老師來說,如何協助孩子調整想法,讓孩子可以維持在一個適當又合理的狀態,往往不知道該怎麼做,而莫衷一是。

負向思考很自然,但是當負向思考的存在已經明顯妨礙到自己的生活、學習、人際、工作、感情以及關係。這時,我們就不能理所當然地放任負面思考繼續來影響自己。

也就是說,在當下我們必須要有所作為,來把負面思考進行一個轉換。這個轉換也在告訴我們如何透過不同的解釋方式,來獲得不同的情緒感受以及行動的模式。

我非常建議各位試著從情緒繪本來作為一個練習的媒介。在繪本中,你會發現故事的結局大部分都是以正面的結果進行收尾。有時,可能是在中間的那一頁。也許是倒數的最後一頁,或這本書的內容其實都維持一個正面能量。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尋找,作者從那一頁的文字開始出現一個正面的轉折。這個正面的轉折往往也反映著一個人想法的調整,也就是說從負面思考轉向以合情合理的方式來對待自己。

當透過繪本一本、一本又一本的反覆演練。孩子將有機會逐漸在閱讀中,形成一股自己對於看待事物的判斷能力。

關於正向思考並不是讓我們對於自己的負面情緒視而不見,或者是加以全盤否認。而是期待透過一個以合理的方式,以及試著從在面對事物的過程中,去關心和注意讓自己產生正向積極的一種解釋。讓自己的注意力逐漸聚焦在能夠讓自己帶來正向能量的一個關注模式。

在這裡,我還是要反覆強調負面思考它存在的自然以及必要。但是我們必須仔細的來衡量負面思考是否對自己帶來殺傷力。如果一個負面的想法能夠為自己帶來一股往正向的發展前進以及行動力。這時,該想法則也具備了積極、正向等力量。

我們必須接納自己可能存在的負面情緒。無論是沮喪、焦慮、害怕、恐懼、不安、孤獨等。因為,這些情緒都是非常、非常的自然。只是,再次提醒自己:我們是不是被這些負面想法與情緒所吞沒,讓自己在整個生活與學習當中而動彈不得。


 
Photo:desobte,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