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實務中,經常會遇見許多的父母以及老師對於眼前的孩子的診斷出現疑問?到底孩子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亞斯伯格症?還是兩者都有?
 
當然,有些孩子是同時會具備以上這兩種疾病的共病。也就是說,同時具備了ADHD和亞斯伯格症。

當然,在門診,如果醫生很清楚地向父母解釋,並且說明孩子同時具備這兩種障礙的細節及符合診斷標準的原因,或許對爸媽來講,也比較容易有個遵循的方向。

一般來說,ADHD被誤認為亞斯伯格症的機率相對較低。反過來,亞斯伯格症被懷疑同時具備ADHD的機率相對較高。

對於這兩類孩子的鑑別,有幾項關鍵指標,可以提供給父母以及老師參考。例如對於新的刺激與情境來說,通常ADHD對於新情境會顯得興奮,容易趨近或調適相對容易。但亞斯伯格症孩子對於新情境,則容易產生焦慮。

其主要原因在於新的情境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與變數,而這些往往是造成亞斯伯格症焦慮的來源。其實,如果你仔細地觀察,你會發現ADHD對於新的刺激他會感到興奮。而亞斯伯格症看似興奮的情緒中,卻帶著焦慮。

你可以同時觀察孩子在專注的事物上,除了3C的使用之外,孩子是否對於特定的事物存在著較為投入,而且能夠參與、完成一些事物。也就是說,他的專注力是否能夠維持在一些特定的活動上一段時間。通常ADHD這部分相對困難,但是亞斯伯格症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則相對容易許多。

在專注力部分,對於亞斯伯格症孩子來講,當面對不感興趣的事物,是很容易選擇全有全無的放棄,不願意去參與你要他注意的事物,而讓老師誤解這個孩子上課不專心。

你可以留意亞斯伯格症對於情境的掌握感覺到陌生時,他的焦慮很容易被喚起。因而,這群孩子相對容易出現不知所措,看似躁動,離開座位,到處走動或情緒激動的現象,而容易被老師誤以為是過動或衝動。

當然,對於疾病的診斷與鑑別,建議你和孩子原就診醫師仔細地溝通和討論,以清楚地釐清他實際的身心特質,以及後續的協助與介入。因為,不同的障礙類別,在互動以及介入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同時具備這兩項障礙。在處理的方向上,你可以試著判斷,如果現階段孩子的核心問題比較偏向亞斯伯格症的固執,那這時候你可以優先就孩子亞斯伯格症的問題進行處理。如果在後兩個禮拜,孩子問題呈現是偏向ADHD的過動和衝動。這時,在介入上,你是可以打個方向燈,切換車道,改以面對ADHD的方式進行。



Photo:Peter Lindberg,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