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不和我玩,我就來玩你

 

面對這樣一句話,你可能有些納悶,心理師,你到底想傳達什麼訊息?」讓我仔細的向你說分明。

 

有些孩子的情感需求強烈,一開始主動尋求父母或老師的關注,想要找我們玩。

 

有時,大人們因為正在忙,或無暇回應,或注意力在其他孩子、手足身上。

 

孩子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發現,我們似乎沒什麼善意的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一再的被冷落。

 

這時,對有些孩子來講,索性啟動故意行為,來引起我們對他的注意。

 

例如孩子決定當大人一出現,就立即將水弄得滿身都是,好讓我們來注意他。在大人還沒出現前,就先不做這件事。

 

因此,在這個時間差,孩子正在進行等待,伺機而動,而等待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控制。可以說,孩子的故意行為,他是可以控制的。

 

將水弄得滿身都是,一開始或許孩子很單純只是希望獲得你對他的注意。

 

只是一次、一次又一次,孩子還是發現你依然不為所動。

 

這時,或許你採取了忽略的方式,不予回應,以削弱孩子的不適當行為。

 

只是孩子想要與我們互動的需求非常的強烈,無奈的是,大人就是不肯將這關注釋放出來。

 

孩子受挫折了,孩子也失落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孩子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你不跟我玩,那麼我就來玩你。

 

後面這個「玩」字,反映的是孩子的支配與掌控行為。孩子開始對你發動攻勢,開始不配合你,跟你唱反調,違抗你的命令,在你的面前發脾氣。對立反抗逐漸形成。孩子漸漸的發現,大人對於自己的對立反抗行為開始招架不住。

 

這時情勢開始翻轉,孩子的勝算開始變高了,他也發現自己可以開始來掌控大人的情緒與反應。

 

漸漸的,孩子原本想要和我們玩的動機,已經質變成想要來支配大人的模式。

 

面對對立反抗,正反映著彼此的關係出現了裂痕。然而,許多大人會覺得這是孩子的問題,並不認為自己需要在這個衝突關係上,進行多大的改變。

 

然而,既然談到的是關係,至少反映的是兩個人都得各自承擔不同程度的責任,且彼此是需要有所改變。

 

當面對孩子出現了對立反抗,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本身需要修正他的行為,但孩子卻感受不到大人想要調整關係的動機。那麼很抱歉,這時孩子是很難有所改變的。

 

你不和我玩,我就來玩你。說真的,我們是不需要讓彼此的關係,走進這樣的死胡同裡。

 

面對孩子想要獲得關注的情感需求,大人在這裡就別再吝嗇了。請適時主動釋放出我們的關注與愛,我相信無論是親子之間,或師生之間,真的可以彼此玩在一起,好好玩在一起


 
PhotoJ U N E, CC Licensed.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