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教室裡的孩子,對於自己教學出現不友善的對立反抗態度,對於許多老師來說是一種難以容忍的威脅與挑釁。殘酷的是,除了教學節奏被打斷之外,同時也挑動著自己的情緒,以及身為老師應有的尊嚴。且顧及到其他同學如何來看待老師對於該事件的處理,以及班上同學回家之後,如何向各自的父母敘述老師被嗆、被挑戰的現場情節。

對立反抗的孩子,在課堂上透過激烈言語與行為的干擾,也在在顯示出孩子本身想要掌控在教室裡的主導權。對老師的教學產生立即的破壞與改變,讓老師的上課被迫中斷而無法順利進行。

因此無論是老師當場情緒被激起、發飆(果然一切都在孩子預期當中),或當場要求當事人起身、道歉(這一點,孩子為維持面子,一般是不會屈服的)。此時,也讓對立反抗孩子,看見自己在這一波又一波的對抗中,自己的社會性掌控獲得全面的勝利。

這時,總讓我思考「為什麼師生關係會演變至此?」

先從我們改變吧!雖然有些老師百般不願意。因為心裡嘀咕著「該改變的是這些孩子啊!怎麼會是我?」但請優先自我覺察在班級經營上,自己是否有些做法可以再細膩。例如當孩子在課堂上講話,取代以前直接的點名糾正(這麼做,總是讓當事人失了面子),改以趨近孩子,以眼神、表情予以暗示取代(顧及面子)。

私底下,讓孩子瞭解對於他的上課態度,你自己的感受。例如「你上課講的那些話,讓我覺得難堪,心裡不甚舒服。」我們也可以主動詢問孩子「那你認為老師應該怎麼做?你上課態度才會配合?」

我經常和老師分享一件事情:仔細思考,在教室裡,孩子的對立反抗,他所要傳達的訊息。我一直認為,當我們以尊重的方式來對待青春期孩子,無論是說話的語氣、態度、所使用的字眼等,其實這些孩子也勢必會回以尊重。雖然,需要給他們一些時間。

多看孩子的亮點,甚至於刻意製造各種情境,讓這些孩子有機會表現,同時給予正向具體回饋。如果和這些孩子在課堂上,在下課,在課後,有一些共同的交集。無論是球賽或共同經驗的分享,這都有助於改善彼此師生之間的關係。

我一直深信,對立反抗是一種相互的。或許師生責任所占的比重不盡相同。但我確信,當我們主動進行調整與改變,並釋放出善意,是能夠加速孩子的改變。


PhotoLuis Marina, CC Licensed.

*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在【親子天下嚴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